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專業基礎知識 > 語文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網 時間:2021-03-24 17:19:54
相關推薦:教師招聘筆試《語文》學科知識點|考點匯總
一、考察形式
客觀題加主觀題。
客觀題一般出現詩歌內容分析及鑒賞方面的單選題,正選或錯選。
主觀題一般會出現的是賞析題,分析詩句或煉字。
二、考點分析及備考建議
這一部分主要考察對于古詩文知識的把握,考查角度有詩歌形象(包括人物、事物、景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風格等。需要學習的知識點比較多,較為龐雜,考生后期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備考。
1.掌握詩歌閱讀方法,有的放矢。從詩題、作者、意象、關鍵字詞句、注釋等方方面面理解詩歌,感知全文,搜集、推斷、整理答題所需信息。
2.分模塊記憶知識點,識記詩歌鑒賞的專業術語,并結合每一類型題的答題思路,整理出答題模板。
3.建立各知識模塊之間的關聯,理解記憶。例如,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詩人形象往往出現在愛國詩中,主要表達自己報國無門的悲傷和感慨;送別詩中常常表達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及對朋友的祝福、勸勉。
4.注意區分易錯點、易混點。如借喻和借代的區別,對比和襯托的區別。
5.了解、積累重要作家的生平經歷、在其作品中常見的主題思想、語言風格等,做到知人論世,在考題中遇到該作家的作品時可以將以上知識儲備作為分析詩歌的參考依據。
考生往往會在詩歌這一部分產生畏難心理,下面就“閱讀方法”展開,給考生一些具體的建議,幫助考生掌握一些技巧,從而降低閱讀復雜度。
閱讀方法
(一)讀詩題
在詩歌鑒賞題中,我們看到的第一個信息就是詩題。詩題雖小,但是卻言簡義豐,包含著重要信息,做題時不能忽視。
1.詩題概括詩歌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如《贈汪倫》《秋思》,尤其是字數比較多的詩題,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飲湖上初晴后雨》等。
2.詩題蘊含詩人情感,要善于抓住關鍵字。如《春怨》《書憤》《春夜喜雨》等。另外還有一類詩以“無題”為題目,這一類詩歌也有大致的情感傾向,詩中往往寄托著作者難以言說的隱痛與情思,苦澀的情懷,執著的追求等,情感深刻而隱晦。無題詩的代表詩人是李商隱。
3.詩題點明題材、體裁。例如懷古詩、送別詩、歌行體詩、詠物詩等詩歌會在詩題中有所體現。如《山坡羊·潼關懷古》《送元二使安西》《燕歌行》《詠柳》,從詩歌體裁和題材中,我們可以大致推測詩中的情感、主旨。
4詩題表現詩歌主旨。如陶淵明《歸園田居》可以看出詩人想要辭官歸隱,躬耕田園的愿望。
(二)作者
了解詩人的生平經歷、所處時代背景、主要思想、創作風格等,也就是前文提到的“知人論世”。如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陶淵明、李白、杜甫、蘇軾、陸游、辛棄疾、李清照等。如李清照,婉約詞的代表作家。經歷北宋、南宋兩個時期,創作風格因此不同。前期反映了閨中情感,多寫自然風景和離別愁思;主要是抒發傷時念舊和懷鄉悼亡的情感,表達濃重的孤獨和哀愁。
(三)注釋
注釋的內容非常重要,有些題目之下會給出注釋,可能是生僻字詞的解釋、寫作背景或是典故的闡釋等等,這些內容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或詩人情感。
(四)讀意象
“意象”指的是凝結著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意象所包含的情感相對來說比較穩定。因此,可以從意象中推測詩人情感和主題思想等信息。在備考中應注意積累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如杜鵑、梧桐、芭蕉等意象大多表達愁苦,酒、柳、長亭、短亭常在送別詩中出現,月、搗衣、鴻雁等景物牽動著游子思婦的思鄉之情。但是,某一個意象并不表達唯一的情感,比如“月”也可以表達時空的永恒,《春江花月夜》中有“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還有可能是單純地描繪景色,表現山水的清幽雅致,《山居秋暝》中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五)關鍵字、詞、句
在詩歌中往往有一些表達情感的字、詞、句,這些都是我們品析詩歌的關鍵。例如“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另外,詩人還會在詩歌中抒發深沉的感慨,如杜甫《蜀相》:“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表達詩人的惋惜之情,雄渾悲壯,沉郁頓挫;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表達了王朝興衰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古代詩歌閱讀——閱讀方法考情分析和備考建議_中公教師網 ,更多古代詩歌閱讀——閱讀方法考情分析和備考建議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