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國家教師資格證考試 > 學科知識與能力 > 音樂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網 時間:2021-08-24 09:18:09
相關推薦:教師資格證考試練習題|常見題目考點匯總
知識點·義務教育課程基本理念
1.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
音樂審美指的是對音樂藝術美感的體驗、感悟、溝通、交流以及對不同音樂文化語境和人文內涵的認知。這一理念立足于我國數千年優秀的音樂文化傳統,與我國教育方針中的“美育”相對應,彰顯音樂課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音樂的情感體驗,應從多樣化的文化語境出發,根據音樂藝術的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的整體把握,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增進音樂素養。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應與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及不同文化認知有機結合。
興趣是音樂學習的根本動力和終身喜愛音樂的必要前提。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不斷提高音樂素養,豐富精神生活。
2.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
音樂教學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因此,所有的音樂教學領域都應強調學生的藝術實踐,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和即興編創等各項音樂活動,將其作為學生走進音樂、獲得音樂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通過音樂藝術實踐,有效提高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中小學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在教學過程中,應設定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3.突出音樂特點,關注學科綜合
音樂是聽覺藝術,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音樂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然而它又與人類的社會生活、各種文化藝術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就為學生感受、表現音樂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同時,也要關注音樂藝術的時間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學過程中加以強調和體現。
音樂教學的學科綜合,包括音樂課程不同教學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詩歌、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教學中,學科綜合應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術的理解。
4.弘揚民族音樂,理解音樂文化多樣性
應將我國各民族優秀的傳統音樂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學生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意識、培養愛國主義情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近現代和當代社會生活的優秀中國音樂作品,也應納入音樂課的教學內容。
世界的和平與發展有賴于對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5.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音樂活動,以自己的方式表達情智。教學中,應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和發展不同個性有機結合起來,創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發展音樂才能提供空間。
知識點·普通高中課程基本理念
1.彰顯美育功能 提升審美情趣
音樂作為普通高中美育基本課程,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具有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以美育人功能。通過多樣、生動的音樂教學,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道德情操、開掘創造潛能、培養團隊精神、提高審美與人文素養。
音樂課程中的審美情趣,主要是指音樂學習者對音樂藝術美感和人文內涵的體驗、感悟、鑒賞和評價,以及對音樂的興趣愛好、創意表達、價值取向和文化追求。學生通過音樂課程學習,認知、理解音樂藝術的本體構成特征,領悟音樂形式美與藝術表現的關系,拓展文化視野,培養美好情操。
2.強調音樂實踐 開發創造潛能
音樂課程各模塊教學,通過聆聽、歌唱、演奏、編創及綜合藝術表演等多種實踐活動得以實施。對音樂實踐的突出強調,應貫穿全部音樂教學活動。學生通過參與各種音樂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和情感體驗,學習和掌握必要的知識和技能,在提升審美感知、文化理解能力的同時,增強藝術表現能力。
音樂是一門極富創造性的藝術。音樂課程中生動有趣的創造性活動內容、形式和情境,能夠促進學生想象力的發展,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性潛質。學生通過自主選擇學習豐富多樣的音樂課程,使個性化的發展需求得到切實滿足,有利于釋放創造性的能量。
3.深化情感體驗 突出音樂特點
音樂藝術最重要的特點是直接影響人的情感世界,其強大的感染力無須借助概念,直達人的心靈。情感體驗是實施音樂教育,實現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目標的重要通道。學生在音樂課程學習中,與優秀作品展現的藝術情境產生共鳴,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激勵精神,溫潤心靈,進而培養對人類、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關愛之情,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音樂是聽覺藝術,音樂音響隨時間的流動而展現,不具有語義的確定性和事物形態的具象性,這就為學生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提供了廣闊而自由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通過聽覺活動感受與體驗音樂,同時也要關注音樂藝術的表現性和情感性特征。
4.弘揚民族音樂 理解多元文化
中國民族音樂歷史悠久,博大精深,積淀豐厚,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世代珍惜和忠實傳承。中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民歌、器樂、歌舞音樂、戲曲、曲藝和民間舞蹈等傳統藝術形式,匯聚了中華文化的精華,是民族音樂文化的根脈,理當是音樂課程的重要內容,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應得到強化。學生通過民族音樂的學習和藝術實踐,熟悉并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培養愛國主義情操。
在當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正在積極推動新型國際關系的建設。學生應以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秀音樂文化,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共享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
5.豐富課程選擇 滿足發展需求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既有音樂鑒賞、歌唱、演奏、音樂編創以及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等必修課程,也有將合唱、合奏等藝術實踐活動納入課程化管理的選擇性必修課程,以及由學校自主開設的選修課程,拓展學生音樂課程的選擇空間,增強學校課程設置的靈活性,形成課堂教學、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協同育人的美育格局。
學校開設豐富多樣的音樂課程供學生自主選擇修習,切實滿足學生對音樂藝術不同形式的興趣愛好和個性化發展需求,最大限度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展現音樂教學的生動活力,凸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定教的教育理念。
6.立足核心素養 完善評價機制
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文化理解三個方面。高中音樂課程以培育和發展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為統領,進行課程設計,引領教學實施,全面實現高中音樂課程以美育人的課程目標。
對學生音樂課程學習的評價,應從音樂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要求出發,對應各模塊學業質量水平,依據具體課程內容和不同模塊教學實施方式,科學構建具有音樂學科教學及音樂藝術特點的課程評價體系。
相關推薦: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能力知識點_中公教師網 ,更多中學音樂學科知識與能力知識點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