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招聘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網站導航
手機APP
手機Web端瀏覽
1、直接輸入 wap.zgjsks.com
2、掃描二維碼訪問
您現在的位置:中公教師網 > 中國教師招聘考試 >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 教育心理學 >
來源:中公教師招聘考試網作者:周曉雪 時間:2021-11-22 17:07:46
心理學中有許多相似概念使我們在做題中總是很難辨別,接下來老師就帶著大家對于心理學中相似的一些概念進行對比分析
一、注意的特點:指向性VS集中性
(一)概念
指向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動有選擇地反應一定的對象,而離開其他對象。
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動停留在被選擇的對象上的強度和緊張度,它使心理活動離開一切無關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動,以保證注意的對象得到比較清晰和明晰的反應。
(二)對比:
指向性:強調指向于某個對象上。
集中性:強調停留在對象上的狀態
如:學生看黑板、看筆記是指向性;學生聽課時屏息凝神、側耳傾聽是集中性。
二、思維的特征:間接性VS概括性
(一)概念
間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過感覺器官而是通過其他媒介來認識客觀事物。
概括性:
思維的概括性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思維反映的是同一類事物共同的、本質的屬性
(2)思維還可以反映事物的內部聯系和規律
(二)對比
通過概念我們可以分析出,間接性側重的是推斷,通過A→B;概括性強調的是歸納整理,找出一類事物的共同關鍵特征,比如說冰塊、水蒸氣我們都能概括出是由水構成的,這就體現了思維的概括性。其次概括性還反映出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和規律,如人們在日常生活經驗中,總結出“早少陰,晚燒晴”,這句話就反映了事物之間的內部聯系和規律,故體現了概括性,所以我們在分析間接性和概括性時可以從概念入手,分析出是推斷還是歸納概括就可以對應到是間接性還是概括性。
(三)例題
人們通過化石推測歷史,體現了思維的什么特征?
答案:間接性。解析:人們通過化石推測歷史,強調通過A推測出B故為間接性。
三、感受性與感覺閾限
(一)概念
感受性:是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也就是人對刺激的感覺靈敏程度。
感覺閾限:是指能夠引起人的感覺的刺激范圍。
(二)對比
感受性—人—感受能力
感受性主要指人的感受能力即靈敏程度的問題
感覺閾限—物—數量
感覺閾限主要指次刺激物的數值問題
如嬰兒皮膚嬌嫩,輕輕一碰觸就會有感覺,說明嬰兒的感受性高,感覺閾限低。
注:感受性與感覺閾限成反比關系。
四、習題對比
1.【單項選擇題】對感受性的理解錯誤的是( )。
A.在先天遺傳素質上靠后天生活經驗發展成熟的
B.不會因條件變化而發生變化
C.不同的生活實踐使感受性的發展不同
D.感受性是可以發展與補償的
1.【答案】B。解析:感覺器官對適宜刺激的感覺能力叫感受性。并不是所有適宜刺激都能引起感覺。人的感官只對一定范圍內的刺激做出反應,只有在這個范圍內的刺激才能引起人的感覺。
2.【單項選擇題】下列關于感覺閾限和感受性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差別感受性越高,差別感覺閾限越低
B.絕對感覺閾限越低,絕對感受性越高
C.差別感覺閾限和絕對感覺閾限成反比關系
D.不同個體對同一事物的感受性不同
2.【答案】C。解析:感覺閾限和感受性成反比關系,而差別感覺閾限和絕對感覺閾限之間沒有反比關系。
注:本文章用于訪問者個人學習,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文來自中公教師網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搜索
微信:中公教師考試
中公教師官方微信
微信:中公教師資格考試
共享信息全面備考
中公教師題庫
隨時隨在線做題
視頻號:中公教師考試+
碎片時間也能學習
本欄目為您提供心理學易混概念對比_中公教師網 ,更多心理學易混概念對比_中公教師網相關內容,請關注中公教師考試網